????后世有一部二戰(zhàn)電影叫做《從海底出擊》,講述的是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搜索并摧毀英國商船。當他們完成任務準備返航時已是第65天,受損嚴重兼燃料將盡,卻又受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執(zhí)行新任務……即使在盟軍驅逐艦攻擊下不幸中彈、坐沉海底亦得以大難不死,卻在返航慶典中被盟軍戰(zhàn)機擊沉在德占法國拉羅歇爾船塢里……
????電影開頭的冰冷數(shù)據(jù)“40000名德國潛艇部隊成員,30000人再也沒有回來”似乎向觀眾們印證狼群戰(zhàn)術的失敗。在電影里面我們看到這些“孤狼”提心吊膽的潛伏在水下,等待著盟軍的商船,但是等來的往往是盟軍的“誘殲”和深水炸彈。“狼群”也變成了盟軍眼里的“羊群”。掛在潛艇上的鄧尼茨畫像不再被士兵們所敬仰,反而時常拿來調侃,他們期待的不是擊沉多少商船,而是打完魚雷趕緊回家。
????這就是戰(zhàn)爭后期德國潛艇部隊的悲慘命運。
????可最初的狼群進攻是令人畏懼的、膽寒的;面對狼群的輪番攻擊,即使是百獸之王也難以抵擋。盟軍遭受到了重大的損失,在狼群作戰(zhàn)最巔峰的時候,擊沉商船1160艘,總噸位630萬噸,但是自己的損失連百分之七都沒有,英首相丘吉爾感言:二戰(zhàn)中唯一讓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國的u型艦艇。
????他這番話可是出自內心的感嘆,因為英國是一個資源十分貧瘠的島國,其本土所需的物資基本都需要從海外殖民地運到本土,借以維持本土的生產(chǎn)運作和民眾的日常所需。在當時英國每年所消耗的物資中,石油的75、鐵礦石的88、銅的95、鉛的99、小麥的89、肉類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賴進口,每年的海運物資總量超過6800萬噸,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國運輸船多達2500艘。如果這些運輸隊遭到重創(chuàng),那英國很有可能因為物資匱乏而無力繼續(xù)戰(zhàn)爭。
????因此,鄧尼茨也被稱為是“狼頭”。
????“狼群”瘋狂的進攻,期初讓盟軍不知所措,尤其是對付“非安全區(qū)”的德軍潛艇幾乎沒有太多辦法(所謂的“非安全區(qū)”,就是陸基轟炸機飛不到的地方)。
????可當他們的目光轉到航空兵身上時,破解狼群戰(zhàn)術的辦法便孕育而生。既然陸基轟炸機飛不到,那把飛機帶進“非安全區(qū)”不就行了?
????說干就干,一支剛參加完登陸非洲“火炬行動”的支援艦隊開赴大西洋“非安全區(qū)”。這支艦隊以航母為核心,周圍部署2-3道以驅逐艦、快速護衛(wèi)艦為主的防護圈。既能防范德國潛艇的偷襲,保護航母,又能以艦載機打擊德國潛艇。
????這支艦隊游弋在“非安全區(qū)”里巡邏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德國潛艇立刻組織艦載機、快速護衛(wèi)艦進行攔截。沒想到打擊效果很好,鄧尼茨的潛艇不是被擊沉,就是趴在水底不敢露頭,運輸編隊終于可以放心地駛往目的地。
????這一下盟軍總算是找到了德國潛艇部隊的克星——航空母艦。
????從此狼群在與盟軍的較量中屢屢敗北,即使鄧尼茨使出渾身解數(shù)也改變不了這一絕境,甚至在43年5月,隨著盟軍利用航母編隊等手段打擊“狼群”,鄧尼茨一個月就損失了41艘潛艇,其試圖封鎖大西洋交通線的愿望徹底破滅,不得不下令所有潛艇從航線上撤退。
????雅尼克可不希望重蹈覆轍。“敵人可以派護航航母,我們也可以派。他們想用艦載機打我們的潛艇,那我們就用艦載機打他們的艦載機和航母。鄧尼茨將軍,這就是為什么我說的沒有大型水面艦艇和航空兵的配合,潛艇最終是獨木難支的原因。”
????現(xiàn)在德國艦載機是f型,雅尼克覺得這款艦載機起碼能獨霸海上制空權一兩年時間。
????一般來說海軍航空兵的艦載機在性能方面都是路基略差一些的。因為艦上起降需要增加額外的結構強度及外形設計,路基不需要這些無論重量還是結構都可以省出很大的空間優(yōu)化其它性能。
????而此時德國艦載機是用路基改裝而來的,在各項性能上跟路基也相差無幾。強大的性能,包括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,以及橫滾爬升俯沖等參數(shù)上,德國飛機都遠遠超越了自己的對手。
????一旦啟動大規(guī)模破交戰(zhàn),雅尼克很懷疑英國能不能堅持的了兩年。
????一想到這里雅尼克心中就窩火,他這么熬心費力的給海軍裝備了這么強大的武器,這些家伙竟然還沒勇氣跟英國人作戰(zhàn)!難不成得讓鄧尼茨指揮水面艦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