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鄭鴻逵的這番話讓眾人茅塞頓開,尤其是朱慎錐更是喜上眉梢。
????朱慎錐萬萬沒想到鄭鴻逵不僅精于海戰,還懂得游擊戰術,他這一套戰法不就是后世的游擊戰么?
????游擊戰有十六字訣,那就是“敵進我退,敵駐我擾,敵疲我打,敵退我追!”鄭鴻逵無師自通,深得這個精髓,如按鄭鴻逵的建議,雖無法做到閃擊沈陽,甚至直搗黃龍的程度,可只要戰術運用得當,再加上海上的優勢,給建奴制造麻煩絕對沒有問題。
????而且這個麻煩不是小麻煩,是大麻煩。
????皇太極如今已稱帝,之前的后金也成了現在的大清,皇太極這人雄才大略,意圖拿下整個遼東以此為基,然后再入關和大明爭奪天下,戰略眼光的確深遠,而且這些年皇太極也干的不錯。
????可皇太極的基礎卻依舊薄弱,先不說八旗的數量本就不多,就算從努爾哈赤時期到如今,建奴一直在想辦法增加八旗旗丁的數量,通過捕獲野女真,吞并遼東其他各部落充實自己實力。
????但就算如此,整個八旗又能有多少人?如今八旗上下男女老少加起來也不過六十余萬,其中編入軍中的八旗人丁加蒙古、漢軍旗大約在十萬左右,從這點來說同人口基數龐大的大明相比根本不算什么。
????這個問題皇太極自己心里也清楚,他也想快速充實八旗人丁,可人口數量的增加不是簡單就能完成的,哪怕八旗的老少再能生,拼命生,要從如今基數增長到百萬以上,也需要很長的時間。
????何況一代人的長成至少十幾二十年,皇太極哪里等得了這么久?況且他還要和大明打仗呢,所以人口因素是制約建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,在無法快速增加八旗人丁的情況下,皇太極只能通過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來進行人丁補充。
????就算這樣皇太極能補充的人丁也是有限,整個遼東皇太極治下所有人口加起來也不超過百萬。這個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少,可實際上并不算多,如在遼東還算勉強,可假如要打進關內,和大明爭奪天下,這么點人哪里夠。
????除了人口外,就是生產力了。
????建奴本就是漁獵民族,生存方式和農耕文明不同,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后,他依舊保持著原本民族的特征,所有的物資大多都是通過戰爭和掠奪方式而來的。這種方式雖能快速增強自己的實力,令其迅速發展起來,可弊端也是實實在在的。
????一旦無法用這種方式掠奪到足夠的物資,僅靠著漁獵根本滿足不了自身需求,這就會造成極大的困境,到時候別說擴張了,連自己生存都成了問題。
????當年孫承宗對遼東實施步步為營,以守代攻和封鎖后金的一系列戰術,讓努爾哈赤是苦不堪言。如果不是孫承宗之后因為魏忠賢的緣故離開了遼東,袁崇煥接任遼東巡撫后改變了孫承宗的戰術,說不定遼東的建奴早就被平了。
????沒有袁崇煥私下賣出去的那些糧食,建奴上下都要餓死了,哪里還能打什么仗?正是袁崇煥的這些舉動,直接讓孫承宗布局多年的心血毀于一旦,最后讓建奴緩過氣來,這才有后來皇太極繼位后的己巳之變發生。
????皇太極的目光比努爾哈赤長遠,很清楚自身的劣勢在哪里。繼位后不僅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,還直接調整了對遼東遼民的政策,實施了善待遼民,鼓勵生產,耕作開荒等一系列措施,使得他手里的后金也就是現在的大清逐步從漁獵轉向農耕。
????皇太極知道,僅僅靠掠奪生存是不能長久的,只有通過農耕才能保證自給,慢慢積蓄力量,在最好的時機先拿下整個遼東,然后再想辦法圖謀天下。
????不過就算皇太極的政策再好,要馬上產生效益也是不可能的。糧食這玩意不是你今天種下明天就能收獲的,春種秋收這是一個長久持續的工作。再加上眼下又是小冰河時期,天氣反常,夏日干旱,冬天來的又早,就連大明各省也多有災荒頻頻,更不用說更北邊的遼東了。